地震灾区,习近平时常牵挂
【学习进行时】又到“5·12”,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。人民的安危是总书记的牵挂,灾区的重生是总书记的欣慰。新华社《学习进行时》原创品牌栏目“讲习所”推出文章,为您讲述习近平心牵灾区、情系群众的故事。
“我很牵挂这个地方”
10年前,汶川大地震,天塌地陷,满目疮痍。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到映秀灾区看望受灾群众。
10年后,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前又到映秀,为当地百姓送来温暖。
2018年2月12日上午,习近平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看望慰问群众。
看到地震灾区涅槃重生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,习近平说:“我很牵挂这个地方,十年了,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。”
“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”
灾难面前,习近平说得最多也最重的一句话是:把救人放在第一位。
四川芦山、甘肃岷县、云南鲁甸、四川康定、新疆皮山,每一次灾难,习近平首先强调的都是“要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”,“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”。
以人为本,生命至上。尊重生命、敬畏生命。
“24万人的名字都刻上去了吗?有没有遗漏的?”镌刻着24万罹难同胞姓名的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纪念墙前,习近平关切地询问。
一个姓名都不能漏,每个生命都应珍视。
因唐山大地震截瘫的杨玉芳、高志宏夫妇努力融入社会、自食其力的故事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。习近平称赞他们乐观上进、事迹感人,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。
“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”“要树立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观念”,习近平希望,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、追求健康,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。
“安置好没?”
芦山、鲁甸、汶川……一个个帐篷、一间间活动板房曾经响起过习近平关切询问的声音。
“震后,我一直牵挂着你们:安置好没?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?孩子有没有学上?生病能不能治疗?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,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?”在鲁甸地震灾区板房学校,一个又一个追问背后,是习近平对灾区人民生活冷暖的牵念。
2013年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,当得知年轻的飞行员张尚年第一时间奔赴救灾前线,误了婚期,总书记叮嘱他:“要抓紧时间把婚礼给办了!”
一句叮咛,是长辈的心愿,更让人看到了大国领袖对个体“人”的暖心关爱。
“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”
“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,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。”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,习近平来到唐山,向这座“英雄之城”致敬。
惨烈的大地震摧毁了一个城市,但没有击垮这方热土上的人民。
面对这座在瓦砾废墟上矗起的新城,习近平深深感慨:“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。”
“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”
殷忧启圣,多难兴邦。习近平说:“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。”
面对灾难,习近平强调,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。只要大家一条心,有党和政府支持,有全国人民支援,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。
铭记来路,习近平强调弘扬抗震精神。“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,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、患难与共、百折不挠、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。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。”
重塑信心,习近平强调,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,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,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,落实责任、完善体系、整合资源、统筹力量,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,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。
灾难,检验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志;灾难,也展示出人民领袖的责任担当。